学术讲座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主题读书班——聚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

为促进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经济学院于202338日在学院方楼309举办“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主题读书班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经济理论与政策专题》课程第三期讲座。讲座邀请了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欣进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理论逻辑与中国实践”专题讲座。来自经济学院对虚拟经济问题感兴趣的本硕博同学们参加了讲座。

在专题讲座中,刘晓欣教授谈到,二十大报告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一方面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调要发展与安全并重,就涉及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处理。

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中,刘晓欣教授从金融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内涵讨论入手,回顾了金融脱离产业资本发展的趋势,指出围绕金融资本的争论应该回到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分析之中。虚拟经济命题源自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实践源于金融自由化下,对各类金融创新活动性质、功能及其影响的研究,并指出著名的“资本争论”也印证美国自由化政策下经济虚拟化过程以及去工业化的危害。在场学生与刘教授一起回顾了各国的结论以及实证中的经验教训。

在谈到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等问题时,刘晓欣教授指出中国“脱实向虚”趋势得到遏制。起初,相较于其他金融业发达国家,我国脱实向虚的趋势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愈发明显。为此,我国采取了诸如: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房住不炒;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直达实体经济;资本市场规范化与法制化建设等措施对其进行遏制。而今,金融业“脱实向虚”趋势已经得到遏制。

最后,刘晓欣为同学们提供了本期读书班的书单。首先强调学习马克思巨著《资本论》其中关于虚拟资本和生产劳动理论等是虚拟经济命题最终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者大卫·哈维的《资本的城市化》著作中“阶级-垄断地租”理论将土地视为“一项纯粹的金融资产”,与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一致,具有虚拟资本的运动形式,为房地产业的虚拟经济属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虚拟经济的开山之作的《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从证券业的发展开始,阐述虚拟资本的新发展本书分析了这些新发展的意义,揭示其背后的规律,揭示了当代经济如何从虚拟资本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和货币的虚拟化怎样为当今世界埋下泡沫经济和经济危机的种子。虚拟经济深入研究过程中的《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经济虚拟化的历史与逻辑》,从虚拟经济角度理解资本积累,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去探寻虚拟经济的脉搏。

本次讲座增进了同学们对虚拟经济的了解,提高了同学们对虚拟经济的研究热情。讲座过后,许多同学积极参与到对本次讲座主题的讨论中来。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更好地了解虚拟经济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打好了基础。